新时代的工匠精神:缂丝工艺的传承与创新
2024-08-11
作者: 色纺面料

  12月12日,缂丝艺术传人王玉祥(左)在指导藏族女孩才巴措学习缂丝技艺。被称为中国丝织品活化石的缂丝,又称“刻丝”,是中国最传统的一种经纬交织丝织品,也是中国特有的丝织工艺品。它“以梭代笔”,采用“通经断纬”的丝织技艺织成,制作的步骤繁复而耗时,有着“一寸缂丝一寸金”和“织中之圣”的盛名。王玉祥出生在纺织世家,祖父母在清朝时就开设织布作坊。现为宣和缂丝研制所所长的王玉祥从事缂丝制作30多年,熟练掌握本缂丝、明缂丝、絽缂丝、绒缂丝、雕镂缂丝、紫峰缂丝、假缝缂丝等技艺,他在传承缂丝技艺的过程中大胆创新,把这些技法巧妙地融会贯通,运用到缂丝字画、唐卡、华服、龙袍和其他缂丝工艺品上。2010年,由他参与设计制作的汇集七种缂丝工艺于一身的“鸾凤双栖牡丹”被首都博物馆收藏。这是首博首次收藏当代成衣藏品。现今年逾70的王玉祥老人,眼睛已经老花,制作缂丝织物时要架上两副眼镜才可以,但他仍每天孜孜不倦地埋首于缂丝中。王玉祥说,他从不觉得自身是什么艺术家,而是一名手艺人、一名匠人,他所追求的就是要让自己的手艺达到极致,让制品尽善尽美地显现在大家面前,让自己的缂丝工艺在各种制品上都能自如地呈现它本身的魅力。最近,王玉祥的宣和缂丝研制所来了两个年轻人,让他很是高兴:一个是从甘肃甘南专程前来学习缂丝技艺的18岁藏族女孩才巴措,另一个是留学归来自创品牌的服装设计师姚李力。才巴措已经在这里学习了三个月,姚李力也和王玉祥共同设计推出了几套服装,将缂丝技艺与现代设计进行了完美的结合。王玉祥高兴地看到,有更多的年轻人开始了解缂丝、爱上缂丝,而这,正是这项古老的技艺能够生存、传承下去所不可或缺的。如今,王玉祥还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能早日建起“缂丝博物馆”,让更多人了解缂丝,让缂丝走进百姓生活。新华社发(许丛军 摄)

  12月12日,王玉祥(右)在查看姚李力身穿的定制服装的缂丝衣领。被称为中国丝织品活化石的缂丝,又称“刻丝”,是中国最传统的一种经纬交织丝织品,也是中国特有的丝织工艺品。它“以梭代笔”,采用“通经断纬”的丝织技艺织成,制作过程繁复而耗时,有着“一寸缂丝一寸金”和“织中之圣”的盛名。王玉祥出生在纺织世家,祖父母在清朝时就开设织布作坊。现为宣和缂丝研制所所长的王玉祥从事缂丝制作30多年,熟练掌握本缂丝、明缂丝、絽缂丝、绒缂丝、雕镂缂丝、紫峰缂丝、假缝缂丝等技艺,他在传承缂丝技艺的过程中大胆创新,把这些技法巧妙地融会贯通,运用到缂丝字画、唐卡、华服、龙袍和其他缂丝工艺品上。2010年,由他参与设计制作的汇集七种缂丝工艺于一身的“鸾凤双栖牡丹”被首都博物馆收藏。这是首博首次收藏当代成衣藏品。现今年逾70的王玉祥老人,眼睛已经老花,制作缂丝织物时要架上两副眼镜才可以,但他仍每天孜孜不倦地埋首于缂丝中。王玉祥说,他从不认为自己是什么艺术家,而是一名手艺人、一名匠人,他所追求的就是要让自己的手艺达到极致,让制品尽善尽美地显现在大家面前,让自己的缂丝工艺在各种制品上都能自如地呈现它本身的魅力。最近,王玉祥的宣和缂丝研制所来了两个年轻人,让他很是高兴:一个是从甘肃甘南专程前来学习缂丝技艺的18岁藏族女孩才巴措,另一个是留学归来自创品牌的服装设计师姚李力。才巴措已经在这里学习了三个月,姚李力也和王玉祥共同设计推出了几套服装,将缂丝技艺与现代设计进行了完美的结合。王玉祥高兴地看到,有慢慢的变多的年轻人开始了解缂丝、爱上缂丝,而这,正是这项古老的技艺能够生存、传承下去所不可或缺的。如今,王玉祥还有一个愿望,就希望能早日建起“缂丝博物馆”,让更多人了解缂丝,让缂丝走进百姓生活。新华社发(许丛军 摄)

  12月12日,缂丝艺术传人王玉祥在教授藏族女孩才巴措学习缂丝的最后一道技艺——戗色。被称为中国丝织品活化石的缂丝,又称“刻丝”,是中国最传统的一种经纬交织丝织品,也是中国特有的丝织工艺品。它“以梭代笔”,采用“通经断纬”的丝织技艺织成,制作的步骤繁复而耗时,有着“一寸缂丝一寸金”和“织中之圣”的盛名。王玉祥出生在纺织世家,祖父母在清朝时就开设织布作坊。现为宣和缂丝研制所所长的王玉祥从事缂丝制作30多年,熟练掌握本缂丝、明缂丝、絽缂丝、绒缂丝、雕镂缂丝、紫峰缂丝、假缝缂丝等技艺,他在传承缂丝技艺的过程中大胆创新,把这些技法巧妙地融会贯通,运用到缂丝字画、唐卡、华服、龙袍和其他缂丝工艺品上。2010年,由他参与设计制作的汇集七种缂丝工艺于一身的“鸾凤双栖牡丹”被首都博物馆收藏。这是首博首次收藏当代成衣藏品。现今年逾70的王玉祥老人,眼睛已经老花,制作缂丝织物时要架上两副眼镜才可以,但他仍每天孜孜不倦地埋首于缂丝中。王玉祥说,他从不觉得自身是什么艺术家,而是一名手艺人、一名匠人,他所追求的就是要让自己的手艺达到极致,让制品尽善尽美地显现在大家面前,让自己的缂丝工艺在各种制品上都能自如地呈现它本身的魅力。最近,王玉祥的宣和缂丝研制所来了两个年轻人,让他很是高兴:一个是从甘肃甘南专程前来学习缂丝技艺的18岁藏族女孩才巴措,另一个是留学归来自创品牌的服装设计师姚李力。才巴措已经在这里学习了三个月,姚李力也和王玉祥共同设计推出了几套服装,将缂丝技艺与现代设计进行了完美的结合。王玉祥高兴地看到,有更多的年轻人开始了解缂丝、爱上缂丝,而这,正是这项古老的技艺能够生存、传承下去所不可或缺的。如今,王玉祥还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能早日建起“缂丝博物馆”,让更多人了解缂丝,让缂丝走进百姓生活。新华社发(许丛军 摄)

  王玉祥在灯光下绘制缂丝作品画稿(2015年10月13日摄)。被称为中国丝织品活化石的缂丝,又称“刻丝”,是中国最传统的一种经纬交织丝织品,也是中国特有的丝织工艺品。它“以梭代笔”,采用“通经断纬”的丝织技艺织成,制作过程繁复而耗时,有着“一寸缂丝一寸金”和“织中之圣”的盛名。王玉祥出生在纺织世家,祖父母在清朝时就开设织布作坊。现为宣和缂丝研制所所长的王玉祥从事缂丝制作30多年,熟练掌握本缂丝、明缂丝、絽缂丝、绒缂丝、雕镂缂丝、紫峰缂丝、假缝缂丝等技艺,他在传承缂丝技艺的过程中大胆创新,把这些技法巧妙地融会贯通,运用到缂丝字画、唐卡、华服、龙袍和其他缂丝工艺品上。2010年,由他参与设计制作的汇集七种缂丝工艺于一身的“鸾凤双栖牡丹”被首都博物馆收藏。这是首博首次收藏当代成衣藏品。现今年逾70的王玉祥老人,眼睛已经老花,制作缂丝织物时要架上两副眼镜才可以,但他仍每天孜孜不倦地埋首于缂丝中。王玉祥说,他从不认为自己是什么艺术家,而是一名手艺人、一名匠人,他所追求的就是要让自己的手艺达到极致,让制品尽善尽美地显现在大家面前,让自己的缂丝工艺在各种制品上都能自如地呈现它本身的魅力。最近,王玉祥的宣和缂丝研制所来了两个年轻人,让他很是高兴:一个是从甘肃甘南专程前来学习缂丝技艺的18岁藏族女孩才巴措,另一个是留学归来自创品牌的服装设计师姚李力。才巴措已经在这里学习了三个月,姚李力也和王玉祥共同设计推出了几套服装,将缂丝技艺与现代设计进行了完美的结合。王玉祥高兴地看到,有慢慢的变多的年轻人开始了解缂丝、爱上缂丝,而这,正是这项古老的技艺能够生存、传承下去所不可或缺的。如今,王玉祥还有一个愿望,就希望能早日建起“缂丝博物馆”,让更多人了解缂丝,让缂丝走进百姓生活。新华社发(许丛军 摄)

  12月12日,王玉祥的女儿(左二)在制作缂丝唐卡。由于愿意从事缂丝制作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为了缂丝传承不“断代”,王玉祥让自己的儿女都从事了这个行业。被称为中国丝织品活化石的缂丝,又称“刻丝”,是中国最传统的一种经纬交织丝织品,也是中国特有的丝织工艺品。它“以梭代笔”,采用“通经断纬”的丝织技艺织成,制作的步骤繁复而耗时,有着“一寸缂丝一寸金”和“织中之圣”的盛名。王玉祥出生在纺织世家,祖父母在清朝时就开设织布作坊。现为宣和缂丝研制所所长的王玉祥从事缂丝制作30多年,熟练掌握本缂丝、明缂丝、絽缂丝、绒缂丝、雕镂缂丝、紫峰缂丝、假缝缂丝等技艺,他在传承缂丝技艺的过程中大胆创新,把这些技法巧妙地融会贯通,运用到缂丝字画、唐卡、华服、龙袍和其他缂丝工艺品上。2010年,由他参与设计制作的汇集七种缂丝工艺于一身的“鸾凤双栖牡丹”被首都博物馆收藏。这是首博首次收藏当代成衣藏品。现今年逾70的王玉祥老人,眼睛已经老花,制作缂丝织物时要架上两副眼镜才可以,但他仍每天孜孜不倦地埋首于缂丝中。王玉祥说,他从不觉得自身是什么艺术家,而是一名手艺人、一名匠人,他所追求的就是要让自己的手艺达到极致,让制品尽善尽美地显现在大家面前,让自己的缂丝工艺在各种制品上都能自如地呈现它本身的魅力。最近,王玉祥的宣和缂丝研制所来了两个年轻人,让他很是高兴:一个是从甘肃甘南专程前来学习缂丝技艺的18岁藏族女孩才巴措,另一个是留学归来自创品牌的服装设计师姚李力。才巴措已经在这里学习了三个月,姚李力也和王玉祥共同设计推出了几套服装,将缂丝技艺与现代设计进行了完美的结合。王玉祥高兴地看到,有更多的年轻人开始了解缂丝、爱上缂丝,而这,正是这项古老的技艺能够生存、传承下去所不可或缺的。如今,王玉祥还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能早日建起“缂丝博物馆”,让更多人了解缂丝,让缂丝走进百姓生活。新华社发(许丛军 摄)

  缂丝艺人王玉祥在修剪缂丝龙袍(2015年10月22日摄)。被称为中国丝织品活化石的缂丝,又称“刻丝”,是中国最传统的一种经纬交织丝织品,也是中国特有的丝织工艺品。它“以梭代笔”,采用“通经断纬”的丝织技艺织成,制作过程繁复而耗时,有着“一寸缂丝一寸金”和“织中之圣”的盛名。王玉祥出生在纺织世家,祖父母在清朝时就开设织布作坊。现为宣和缂丝研制所所长的王玉祥从事缂丝制作30多年,熟练掌握本缂丝、明缂丝、絽缂丝、绒缂丝、雕镂缂丝、紫峰缂丝、假缝缂丝等技艺,他在传承缂丝技艺的过程中大胆创新,把这些技法巧妙地融会贯通,运用到缂丝字画、唐卡、华服、龙袍和其他缂丝工艺品上。2010年,由他参与设计制作的汇集七种缂丝工艺于一身的“鸾凤双栖牡丹”被首都博物馆收藏。这是首博首次收藏当代成衣藏品。现今年逾70的王玉祥老人,眼睛已经老花,制作缂丝织物时要架上两副眼镜才可以,但他仍每天孜孜不倦地埋首于缂丝中。王玉祥说,他从不认为自己是什么艺术家,而是一名手艺人、一名匠人,他所追求的就是要让自己的手艺达到极致,让制品尽善尽美地显现在大家面前,让自己的缂丝工艺在各种制品上都能自如地呈现它本身的魅力。最近,王玉祥的宣和缂丝研制所来了两个年轻人,让他很是高兴:一个是从甘肃甘南专程前来学习缂丝技艺的18岁藏族女孩才巴措,另一个是留学归来自创品牌的服装设计师姚李力。才巴措已经在这里学习了三个月,姚李力也和王玉祥共同设计推出了几套服装,将缂丝技艺与现代设计进行了完美的结合。王玉祥高兴地看到,有慢慢的变多的年轻人开始了解缂丝、爱上缂丝,而这,正是这项古老的技艺能够生存、传承下去所不可或缺的。如今,王玉祥还有一个愿望,就希望能早日建起“缂丝博物馆”,让更多人了解缂丝,让缂丝走进百姓生活。新华社发(许丛军 摄)

  王玉祥(右)和进行缂丝龙袍制作的缂丝艺人交流(2015年10月13日摄)。被称为中国丝织品活化石的缂丝,又称“刻丝”,是中国最传统的一种经纬交织丝织品,也是中国特有的丝织工艺品。它“以梭代笔”,采用“通经断纬”的丝织技艺织成,制作的步骤繁复而耗时,有着“一寸缂丝一寸金”和“织中之圣”的盛名。王玉祥出生在纺织世家,祖父母在清朝时就开设织布作坊。现为宣和缂丝研制所所长的王玉祥从事缂丝制作30多年,熟练掌握本缂丝、明缂丝、絽缂丝、绒缂丝、雕镂缂丝、紫峰缂丝、假缝缂丝等技艺,他在传承缂丝技艺的过程中大胆创新,把这些技法巧妙地融会贯通,运用到缂丝字画、唐卡、华服、龙袍和其他缂丝工艺品上。2010年,由他参与设计制作的汇集七种缂丝工艺于一身的“鸾凤双栖牡丹”被首都博物馆收藏。这是首博首次收藏当代成衣藏品。现今年逾70的王玉祥老人,眼睛已经老花,制作缂丝织物时要架上两副眼镜才可以,但他仍每天孜孜不倦地埋首于缂丝中。王玉祥说,他从不觉得自身是什么艺术家,而是一名手艺人、一名匠人,他所追求的就是要让自己的手艺达到极致,让制品尽善尽美地显现在大家面前,让自己的缂丝工艺在各种制品上都能自如地呈现它本身的魅力。最近,王玉祥的宣和缂丝研制所来了两个年轻人,让他很是高兴:一个是从甘肃甘南专程前来学习缂丝技艺的18岁藏族女孩才巴措,另一个是留学归来自创品牌的服装设计师姚李力。才巴措已经在这里学习了三个月,姚李力也和王玉祥共同设计推出了几套服装,将缂丝技艺与现代设计进行了完美的结合。王玉祥高兴地看到,有更多的年轻人开始了解缂丝、爱上缂丝,而这,正是这项古老的技艺能够生存、传承下去所不可或缺的。如今,王玉祥还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能早日建起“缂丝博物馆”,让更多人了解缂丝,让缂丝走进百姓生活。新华社发(许丛军 摄)

  12月12日,缂丝艺人在制作缂丝唐卡。被称为中国丝织品活化石的缂丝,又称“刻丝”,是中国最传统的一种经纬交织丝织品,也是中国特有的丝织工艺品。它“以梭代笔”,采用“通经断纬”的丝织技艺织成,制作过程繁复而耗时,有着“一寸缂丝一寸金”和“织中之圣”的盛名。王玉祥出生在纺织世家,祖父母在清朝时就开设织布作坊。现为宣和缂丝研制所所长的王玉祥从事缂丝制作30多年,熟练掌握本缂丝、明缂丝、絽缂丝、绒缂丝、雕镂缂丝、紫峰缂丝、假缝缂丝等技艺,他在传承缂丝技艺的过程中大胆创新,把这些技法巧妙地融会贯通,运用到缂丝字画、唐卡、华服、龙袍和其他缂丝工艺品上。2010年,由他参与设计制作的汇集七种缂丝工艺于一身的“鸾凤双栖牡丹”被首都博物馆收藏。这是首博首次收藏当代成衣藏品。现今年逾70的王玉祥老人,眼睛已经老花,制作缂丝织物时要架上两副眼镜才可以,但他仍每天孜孜不倦地埋首于缂丝中。王玉祥说,他从不认为自己是什么艺术家,而是一名手艺人、一名匠人,他所追求的就是要让自己的手艺达到极致,让制品尽善尽美地显现在大家面前,让自己的缂丝工艺在各种制品上都能自如地呈现它本身的魅力。最近,王玉祥的宣和缂丝研制所来了两个年轻人,让他很是高兴:一个是从甘肃甘南专程前来学习缂丝技艺的18岁藏族女孩才巴措,另一个是留学归来自创品牌的服装设计师姚李力。才巴措已经在这里学习了三个月,姚李力也和王玉祥共同设计推出了几套服装,将缂丝技艺与现代设计进行了完美的结合。王玉祥高兴地看到,有慢慢的变多的年轻人开始了解缂丝、爱上缂丝,而这,正是这项古老的技艺能够生存、传承下去所不可或缺的。如今,王玉祥还有一个愿望,就希望能早日建起“缂丝博物馆”,让更多人了解缂丝,让缂丝走进百姓生活。新华社发(许丛军 摄)

  缂丝艺人旁边摆放着一排梭子,里面有不同颜色的丝线日摄)被称为中国丝织品活化石的缂丝,又称“刻丝”,是中国最传统的一种经纬交织丝织品,也是中国特有的丝织工艺品。它“以梭代笔”,采用“通经断纬”的丝织技艺织成,制作的步骤繁复而耗时,有着“一寸缂丝一寸金”和“织中之圣”的盛名。王玉祥出生在纺织世家,祖父母在清朝时就开设织布作坊。现为宣和缂丝研制所所长的王玉祥从事缂丝制作30多年,熟练掌握本缂丝、明缂丝、絽缂丝、绒缂丝、雕镂缂丝、紫峰缂丝、假缝缂丝等技艺,他在传承缂丝技艺的过程中大胆创新,把这些技法巧妙地融会贯通,运用到缂丝字画、唐卡、华服、龙袍和其他缂丝工艺品上。2010年,由他参与设计制作的汇集七种缂丝工艺于一身的“鸾凤双栖牡丹”被首都博物馆收藏。这是首博首次收藏当代成衣藏品。现今年逾70的王玉祥老人,眼睛已经老花,制作缂丝织物时要架上两副眼镜才可以,但他仍每天孜孜不倦地埋首于缂丝中。王玉祥说,他从不觉得自身是什么艺术家,而是一名手艺人、一名匠人,他所追求的就是要让自己的手艺达到极致,让制品尽善尽美地显现在大家面前,让自己的缂丝工艺在各种制品上都能自如地呈现它本身的魅力。最近,王玉祥的宣和缂丝研制所来了两个年轻人,让他很是高兴:一个是从甘肃甘南专程前来学习缂丝技艺的18岁藏族女孩才巴措,另一个是留学归来自创品牌的服装设计师姚李力。才巴措已经在这里学习了三个月,姚李力也和王玉祥共同设计推出了几套服装,将缂丝技艺与现代设计进行了完美的结合。王玉祥高兴地看到,有更多的年轻人开始了解缂丝、爱上缂丝,而这,正是这项古老的技艺能够生存、传承下去所不可或缺的。如今,王玉祥还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能早日建起“缂丝博物馆”,让更多人了解缂丝,让缂丝走进百姓生活。新华社发(许丛军 摄)

  缂丝艺人在宣和缂丝研制所内的一张画稿旁忙碌(2015年10月13日摄)。被称为中国丝织品活化石的缂丝,又称“刻丝”,是中国最传统的一种经纬交织丝织品,也是中国特有的丝织工艺品。它“以梭代笔”,采用“通经断纬”的丝织技艺织成,制作过程繁复而耗时,有着“一寸缂丝一寸金”和“织中之圣”的盛名。王玉祥出生在纺织世家,祖父母在清朝时就开设织布作坊。现为宣和缂丝研制所所长的王玉祥从事缂丝制作30多年,熟练掌握本缂丝、明缂丝、絽缂丝、绒缂丝、雕镂缂丝、紫峰缂丝、假缝缂丝等技艺,他在传承缂丝技艺的过程中大胆创新,把这些技法巧妙地融会贯通,运用到缂丝字画、唐卡、华服、龙袍和其他缂丝工艺品上。2010年,由他参与设计制作的汇集七种缂丝工艺于一身的“鸾凤双栖牡丹”被首都博物馆收藏。这是首博首次收藏当代成衣藏品。现今年逾70的王玉祥老人,眼睛已经老花,制作缂丝织物时要架上两副眼镜才可以,但他仍每天孜孜不倦地埋首于缂丝中。王玉祥说,他从不认为自己是什么艺术家,而是一名手艺人、一名匠人,他所追求的就是要让自己的手艺达到极致,让制品尽善尽美地显现在大家面前,让自己的缂丝工艺在各种制品上都能自如地呈现它本身的魅力。最近,王玉祥的宣和缂丝研制所来了两个年轻人,让他很是高兴:一个是从甘肃甘南专程前来学习缂丝技艺的18岁藏族女孩才巴措,另一个是留学归来自创品牌的服装设计师姚李力。才巴措已经在这里学习了三个月,姚李力也和王玉祥共同设计推出了几套服装,将缂丝技艺与现代设计进行了完美的结合。王玉祥高兴地看到,有慢慢的变多的年轻人开始了解缂丝、爱上缂丝,而这,正是这项古老的技艺能够生存、传承下去所不可或缺的。如今,王玉祥还有一个愿望,就希望能早日建起“缂丝博物馆”,让更多人了解缂丝,让缂丝走进百姓生活。新华社发(许丛军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