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每天都在使用的物品都是他們的發明。
2023-12-07

  你知道吗?我们每天使用的许多设备、小工具、食物等,都是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发明的。而这些发明最初是由美国军方构思并为军队设计,战争结束后,就成为当时重要的用品,现在扩及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并且还将影响未来。下面就为大家介绍由美国军方设计发明的10种流行的日常用品。

  对女性生活造成重要影响的卫生棉,源自于战时医护人员的止血需求。最早在一战期间推出棉花制垫片,但后来棉花短缺,由金百利克拉克公司推出用木浆制成的棉团,作为绷带使用,同样的材料也用于面巾纸的开发,作为手帕的一次性替代品。

  根据美国政府合同,Kimberly-Clark Co.能够生产纤维棉,这是一种由木浆制成的吸水材料。战后,Kimberly-Clark将纤维棉重新用来制造卫生巾和Kotex护垫。如今,卫生巾可谓女性的保护者。

  1930年代,光学制造商Bausch&Lomb与美军签约,制造出保护飞行员眼部免于光线年代成为美军飞行员标配,也开放大众购买。知名眼镜品牌“雷朋”的经典款飞行员墨镜,也源自美国陆军航空队。

  用于天气预报的雷达技术曾在二战中拯救盟军的生命。在1930年代,研究人员观察到飞机可能会干扰无线电信号。这一发现导致在战争期间使用雷达作为探测敌机的手段。

  但这项技术并非完美。一些雷达操作员注意到天气可能会干扰读数,所以研究人员在战后对雷达技术进行微调,从而比以往任何一个时间里都更早探测到强风暴和强风。

  二战期间,美国陆军要求制造轻型侦察车,最后政府选择由美国班塔姆(American Bantam)汽车公司制造出的多用途车(General Purpose),这是一款最高时速为65英里/小时的四轮驱动汽车,并昵称“吉普车”(Jeep)。这项发明被证明对美国的军事努力作出宝贵贡献,以至于当时的盟军最高长官艾森豪威尔将军不无感慨说:“没有它,美国就不可能赢得第二次世界大战。”

  这家公司在战争期间生产了超过60万辆吉普车。战后,该车也以相当便宜的价格向公众出售,成为现代吉普车型始祖。

  二战期间,美国军方要求强生公司制造出一种能在恶劣条件下保持黏性的黏着剂。最初因其防水特性而称其为鸭带。在战后房地产繁荣时期,平民开始大量使用该产品。

  1943年,美国农业部科学家乔治‧桑德斯(George Sanders)在美军的要求下开发了第一种奶酪粉(为满足饥饿士兵的心愿,他们想念在家里吃的奶酪)。由于这种奶酪中的水分被去除,不但可以保存更长时间,而且重量更轻,更容易运送到海外部队。

  战争结束后,Fritos公司将新开发的脱水奶酪和一些膨化的“浓缩玉米面”结合起来,制成了一种新的零食。1948年,该公司开始销售“奇多”,最终成为美国最受欢迎的休闲食品之一。

  微波技术是塑造美国厨房和全球厨房的众多军事发明之一。该技术最初被用作雷达,以帮助在二战期间定位敌人。而微波烹饪食物的能力是美军偶然发现的。

  1946年,1名负责利用雷达技术追踪敌军的操作员,发现他放在口袋中的一块糖果融化了,使得大家意识到微波设备能用于加热和烹饪食物。那年晚些时候,雷神公司申请了第一个微波炉专利。第一台商用微波炉于1954年制造,大约有冰箱那么大。

  在1960年代,美国国防部开发了最初的全球定位系统(GPS)。这个想法是使用卫星来确定用户在地球上的位置。

  该系统于1994年3月全面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但在此之前就引起公众兴趣。罗纳德‧里根总统于1983年首次确保GPS的民用应用。如今,GPS成为影响人类工作与生活的最主要技术之一。

  如果没有军方将多年的工作和数十亿美元投入网际网络的先驱ARPANET(高级研究计划署网络,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Network),人们现在将很难享受互联网带来的方便。

  高级研究计划署网络始于冷战时期,是美国军方在不需要指挥中心情况下开发信息共享系统的一种方式。军方担心任何中心位置都会成为苏联的目标。

  到1960年代后期,大学能够访问非常有限的ARPANET试运行。当时网络用户只能远程登录计算机、远程打印和传输文件。数十年的创新使ARPANET是我们今天所享受的互联网,并且正在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乃至思想方式。

  21世纪的虚拟现实通常用于娱乐。但当这项技术首次开发时,是一项严肃业务。早期的飞行模拟器需要在地面上训练飞行员,让他们为在真实驾驶舱中可能体验到的事情准备好,但当时技术不够先进,无法为学员提供视觉效果。

  1979年,军方生产出第一台头戴式视觉显示飞行模拟器。使用该模拟器,飞行员可以训练驾驶飞行喷气式战斗机,而不会导致其中一架价值数百万美元的飞机坠毁。如今,对这项技术的要求写入中国国家发展计划,成为必须掌握的高新技术之一。

  ★聲明:本篇内容采自互聯網,旨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原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並不代表本公號的觀點或立場。如有關於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於本文發佈後的15日內與本公號聯繫。我們將立即更正或刪除相關内容。本公號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