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5日,家住新模范马路的张先生来到南京饭店洗涤中心,将一件白色的羽绒服交给了工作人员。工作人员麻利地填好单据后,声称需要收费30元,并通知张先生过几天来拿衣服。
数天之后,张先生去拿衣服,但发现衣服上有不少水渍,且有多处黄斑,工作人员解释说衣服还没有完全干透,并表示帮张先生再洗一遍。
又过了几天,当张先生再次来到洗涤中心取衣服时,他傻了眼:上次的黄斑这次变成了片状的浅黄色,好好的一件白色羽绒服被洗成了黄色。面对张先生的质疑,工作人员表示,出现这样一种情况主要跟张先生的衣服有关,他们能够去洗染协会鉴定,“如果是洗涤问题,我们承担相应的责任”。
2009年12月17日,南京饭店洗涤中心致电张先生,称鉴别判定的结果已经出来,跟洗涤无关。
1月7日这一天,张先生和朋友吃饭时,无意间提到了窝心的“洗衣事件”。朋友提醒说,江苏还有一家省级鉴定机构,不如拿过去重新鉴定一下。
随后,张先生前往南京饭店洗涤中心,取出了那件变色的羽绒服,拿到江苏省洗染行业协会申请重新鉴定。1月11日,江苏省洗染行业协会技术质量专业委员会出具的报告中精确指出,“该羽绒服在洗涤过程中使用了含碱量较高的洗涤剂,而且洗后的过水不清。此衣服面料较紧厚,表面有涂层,脱水又不干。在洗涤过程中,此衣未采取洗后处理的程序,故导致衣服面料发黄。”
而先前南京饭店洗涤中心的鉴定报告则是由南京洗染行业协会和中国商业联合会洗染专业委员会指定洗染质量鉴别判定站联合出具的,上面写着“该衣物面料发黄是由于衣物在穿着过程中的污染物污染及光照影响,并且在穿着后未及时清洗,导致污染物附着时间比较久后的面料氧化,形成发黄现象,属于人为问题造成,与洗涤无关。”
同一件衣服,省市鉴定机构的意见却截然不同。于是,张先生决定拿着羽绒服再到南京洗染行业协会进行检验确定,“我想看看,同样的衣服,送检的人不同,结论是不是也不同。”鉴定现场,南京洗染行业协会两位专家拿着衣服看了一会,很快就出具了鉴定意见:羽绒服发黄属于洗涤不当所致,应由洗涤者负责承担。
不过,对于张先生的鉴定报告,南京饭店洗涤中心并不认可,洗涤中心一位张姓负责人说:“张先生拿走了衣服,之后过了这么长时间,到底有没有再穿过,或者鉴定的衣服是不是洗过的那件都没有很好的方法证明,所以,我们对于张先生提供的鉴定意见不予认可!”
如果说两家机构鉴别判定一件衣服出现完全相反的结论,是能够理解的。但同一个鉴定机构出具了两份截然不同的结论,这就让人难以理解了。更让人不解的是,南京洗染协会出具相关鉴定报告,没有收取一分钱,而江苏省洗染行业协会则收取了300元的鉴定费。为了了解情况的真实性,记者来到了南京洗染行业协会。
“我们会吸收一些洗衣店成为会员,一般都是行业指导,有时候也会保护会员单位的合法权益,但绝对没有特别的保护。”谈到南京饭店洗涤中心是不是协会会员时,这名负责人却含糊其辞,“这个……反正不管是不是我们的会员,我们的鉴定只认衣服本身,不管其他。”
为了了解南京洗染行业协会究竟会不会为会员单位提供“便利”,随后记者又以洗衣店店主的身份进行了暗访。“我们不仅为洗衣店提供业务咨询及专业指导,还能为洗衣店出具专业的技术鉴定报告。”接待记者的一位负责这个的人说,加入行业协会只需缴纳600元费用,“入会后一旦有纠纷,咱们协会都会出面帮你们解决。”
至于到底怎么样才能解决“纠纷”,这位负责人暗示说:“很多洗衣店都一定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说把顾客的衣服洗掉色了,或者是干脆洗破了。但加入我们协会后,洗衣店可以把衣服送到协会做相关质量鉴别判定,如果是衣服质量上的问题嘛,那就不是洗衣店的责任了。”
对于张先生碰到的“洗衣事件”,江苏知名律师严国亚表示,一般来说,鉴定机构的主体应为政府部门或者是政府部门授权的机构,洗染行业协会理论上来说并不具备合法的鉴定资质。而不具备鉴定资质的机构出具的所谓“鉴定报告”,或者以“鉴定意见”、“鉴定说明”等等命名的文件,其合法性都值得怀疑。
此外,从南京洗染行业协会出具的第一份鉴定报告来看,格式上也不符合惯例。严国亚说,一般的鉴定专家在最后署名一栏,都是手写体,“就为了保证鉴定报告的特殊性和权威性”,但南京洗染行业协会出具的鉴定报告中,鉴定专家的签名却是电脑打印体。严国亚还表示,鉴定时,有争议的双方必须全部到场。但目前张先生手上三份鉴定报告的送鉴人均为单方,显然也不符合公平原则。另外,通常鉴定都有法定的鉴定流程,并备有鉴定样本,“但现有的鉴定报告,均没有这样的鉴定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