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一扒2022冬奥会背后的黑科技
2024-02-09
作者: 水刺面料

  北京冬奥会进入倒计时,一场闪耀科学技术创新魅力的盛会指日可待。从场馆建设到生态修复,从衣食住行、后勤保障到防疫医疗、出行交通、无障碍环境建设等,这届冬奥会到底绘就了哪些鲜为人知的酷炫“科技色”?

  无论场内还是场外,参赛还是观赛,北京冬奥会可以说是一场被科学技术创新成果“武装”的盛会:水立方14天智能转换为冰立方、手持火炬实现零碳排放、秒级精准气象预报等一批数字化、智能化新技术……一项项黑科技、新成果得以应用,令人目不暇接。

  就连不起眼的运动员战衣、战靴和护具,都是满满的黑科技感。选材上采用减阻、防护、热湿舒适的高性能复合面料,让比赛服即便在每秒32米风速时的综合减阻,仍然优于国际领先水平;细节上,制服外套配有对讲机挂袢、求生哨、隐藏触控笔、眼镜布,手套设置了防滑、签名和触屏的功能,鞋子统一使用旋钮闭合系统便于户外单手戴手套操作。网友纷纷热评“像极了科幻片里的装备”。

  而各个场馆的空气环境系统模块设计也颇具匠心。据冬奥场馆建设方之一的南京天加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加)称,在“水立方”华丽变身“冰立方”的过程中,由水转冰,多的不单单是“两个点”。为此,天加在此次升级中,为冰壶赛事场地专门定制了“末端空气处理系统”,高静压风机满足大空间远距离送风,同时还有热管节能技术,让国家游泳中心完成“更强”升级,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奥场馆”。

  在冬奥工程中,国家雪车雪橇中心是设计难度、施工难度最大的新建场馆,建设了国内第一条符合奥运标准高山滑雪赛道。长距离的滑雪竞赛需要持续的能量供应,而保持低耗将成为制胜的诀窍。这与天加的“低耗节能”理念不谋而合。同时,天加还将大温差静音技术运用于所有末端设备,在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前提下,大大降低设备噪音,保障室内环境安静,整体舒适度更佳。

  在国际赛事中,一套好的运动装备,一个稳定舒适的环境,一处恰到好处的场地,可以为运动员创造出小小的飞跃,甚至改变选手的命运。

  “我们全面助力冬奥,前后参与了冰立方、雪游龙、五棵松体育馆、首钢滑雪大跳台、崇礼太子城冰雪小镇共4个代表性竞赛场馆和1个非竞赛场馆的室内环境建设,几乎占了这届冬奥会竞赛场馆的1/3。实践发现,每个体育场馆、每场不同赛事的精细化定制要求都不一样,对工艺设备的开发要求也千差万别。”天加技术负责人感慨。

  可以说,即将而来的冬奥会,是顶配水平的冬季项目竞技盛事,亦是数万名冬奥建设者凝心聚力躬耕五年的“科技冬奥”成果展,绽放在即,值得期许。

  科技的可持续性,是北京冬奥会的另一大亮点。为了节约资源,北京2022年冬奥会冰上五座场馆中仅有国家速滑馆“冰丝带”为新建场馆,而其他场馆都是由2008北京奥运会既有场馆通过利用新科技、新理念、新材料改造而成,让双奥之城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虽为冬奥而生,但先进的技术最大限度地考虑了赛前、赛时、赛后利用涉及的制冰、环控等方面的空调负荷变化、能源回收等问题,为真正的完成场馆零碳运维、可持续运行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持,‘全生命期使用成本更低’技术也将大大赋能国家碳中和、碳达峰行动。”上述天加技术负责人表示。

  他介绍道,天加与奥运渊源颇深。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首次为全球呈现鸟巢和水立方的惊艳,到一举服务2022年冬奥会5个场馆,天加以“双奥企业”“双奥服务商”的身份,始终秉承民族企业的责任与担当,以匠心品质服务和硬核科学技术创新能力,助力打造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奥盛会,为冬奥赋能,向祖国献礼。

  更可贵的是,这些创新的场馆新技术,让奥运场馆的设计从开始的单一功能朝着多功能方向不断发生着演变,奥运会的赛后遗产也将在后奥运时代“开枝散叶”、继续服务,让更多人享受科技冬奥的智慧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