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力提效科学技术创新 筑牢强鲁兴鲁之基
2024-02-29
作者: 水刺面料

  科技创新是高水平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是“关键变量”,也是“最大增量”。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

  今年,山东省聚力搭建创新平台、突破创新技术、引育创新人才,在科学技术创新上进一步加力提效、务求突破。围绕这一话题,住鲁代表委员展开热议。

  你能想象吗,身上穿戴的衣物鞋帽能随时为手机等智能设备充电。泰和新材正在研发的纤维锂电池,为实现这一场景提供了技术支撑。从氨纶、芳纶到高性能纤维,凭借技术创新,泰和新材一步步做实工业基础,扭转部分领域“卡脖子”的被动局面,站稳国际市场。

  “关键核心技术是生命线,也是话语权。”深耕材料领域数十年,泰和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宋西全代表感受深刻。目前,企业首创的发光纤维已投产,今年计划研发投入10亿元,努力实现和进口材料的对等替代。“我们要强化责任担当,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出发,努力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为维护产业链安全作出新贡献。”

  “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荣昌生物制药(烟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威东代表说,报告的这一提法,让奋战在创新一线的企业感到振奋。他认为,发挥好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创新主体作用,同时政府为科学技术创新提供条件、提供环境、创造便利,就是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攻关的具体体现。

  今年以来,荣昌生物喜讯频传,前两个月均有创新药获批开展临床试验。而在此前的十几年时间里,他们投入大量资金到创新药研发中,进账几乎为零,其中的煎熬是外人很难来想象的。“幸运的是,我们有各级政府的全力支持。仅2022年,荣昌生物享受到研发费用加计扣除4.39亿元,高新技术企业设备器具加计扣除2.12亿元,收到留抵退税达1.79亿元,给了企业巨大支持。”王威东说。

  今年山东省将在人工智能、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领域,通过“揭榜挂帅”等方式,实施100项左右重大科学技术创新项目,着力突破“卡脖子”技术。“这更加坚定了我们‘十年磨一药’的信心和底气。”王威东说。

  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人才。聚力引育创新人才,离不开财政资金支持。“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全国基础研究经费五年增长1倍。”山东省财政厅厅长李峰代表对报告中的这个数字印象深刻。与全国一样,山东以系统观念支持创新投入,教育、科技、人才支持保障一体强化、协调推进,全省教育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连续11年超过20%,省级科技投入连续5年保持高强度投入,省级设立人才建设资金并据实足额保障。

  “高校是创新人才的聚集地,也是科学技术创新的重要策源地,我们改革高校预算拨款制度,将‘学生定额拨款+项目拨款’调整为‘基础拨款+绩效拨款+竞争性项目拨款’,确立‘创新绩效越好,获得拨款越多’的正向激励导向,引导高校勇挑创新重担。”李峰说。

  重大科学技术创新平台是集聚创新人才的重要载体。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副所长(主持工作)秦松委员表示,山东海洋资源丰富、半岛经济发展迅速,国家战略叠加、政策支持力度大,建设陆海统筹科创平台条件成熟,当前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正在聚力打造陆海统筹科创平台。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我们计划引进大河大洲领域的顶尖科学家,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同时要强化本土科技人员培养,为平台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秦松说。

  战略人才是支撑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力量。德州恒丰集团高技能教练王晓菲代表说,为突破“印染”这个纺织关键环节的技术瓶颈,恒丰集团联合青岛大学、东华大学等高校组成研发团队,组建山东省纺织领域首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目前成为全球唯一一家拿到国际控制联盟植物染色企业认证的公司,获得多项专利,企业由此建立起植物染散纤维染色、色纺和色织全产业链的工业化生产线。

  “除了战略人才,科学技术创新对技术工人队伍的素质和技能要求也越来越高。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离不开大量的职业技能人才。”王晓菲认为,当前,制造业发展要优化和丰富人才库,既要引进高端科研人才,还要重视青年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发展,解决当前技术工人紧缺问题。

  企业是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主要力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突出企业科学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从“创新主体”转变为“科学技术创新主体”,表明企业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上升到新高度。近年来,山东企业的创新活跃度明显提升。目前,全省规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48.3%左右,有研发活动的规上工业企业占比达47.3%,分别比2017年提高13个、24个百分点。

  “突出企业在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全过程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有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速度。我注意到,这项工作已经引起国家有关部委的高度重视。”山东东岳集团首席科学家、含氟功能膜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张永明代表说。

  进一步突出企业科学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张永明建议,依托此次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契机,以现有的“企业类”国家重点实验室为基础,重点重组一批紧贴“四个面向”、科技目标明确、研究方向合理、能解决重大卡脖子难题、具有产学研鲜明特色的实验室,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出大成果,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是经济中最活跃的部分,如何为他们快速成长保驾护航?山东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常务副主任、山东大学金融研究院院长陈增敬委员认为,算力是我国重要的经济竞争力,把优质的数据、有效的模型、高性能的算法、高速度的算力聚合在一起,有望解决这一难题。

  目前,陈增敬所在团队正在探索建立一款全新的科创企业信贷授信模型,将云服务使用量、智能化设备等数据认定为可抵押资产和研发投入,以此进行信贷等级评价,并作为提供资金支持的依据,改变金融机构和企业双方信息不对称现状,为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提供有效融资增信工具,促进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健康成长。(记者 赵琳 刘一颖)

  今年,山东省聚力搭建创新平台、突破创新技术、引育创新人才,在科学技术创新上进一步加力提效、务求突破。围绕这一话题,住鲁代表委员展开热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