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异形色纺面料的制作方法
2025-08-12
作者: 色纺面料

  导航:X技术最新专利纺织,织造,皮革制品制作工具,设备的制造及其制品技术处理方法

  2.提花是一种将纺织物以经线、纬线交错组成的凹凸花纹,大体上分为大提花组织和小提花组织。其中小提花组织是一种机织物的组织架构,利用多臂织机通过两种或两种以上织物组织的变化使织物表明产生各种小花纹,如在平纹地或斜纹地上配置各种与地组织同色或异色的小花纹组织;由于其具有织物外观紧密、细致,花纹不突出、夸张的特点,多用于薄型织物。而大提花织物则是利用提花机织成的大型花纹组织,其完全纹样组织的经纱数少则几百根,多则数千根;大提花多以一种组织为基础,而以另一种或数种不同组织在其上显现花纹图案,如平纹地、缎纹花。由于其具有防皱耐磨,手感柔软,高雅挺括,富有弹性,保暖性强的特点,多用于床上用品、窗帘、毛毯、工艺图等纺织品中。

  3.但目前大提花织物的保暖效果是依靠双层织物的相互复合达到,使得织物的保暖效果主要根据每次织物的厚度和特性;而这就导致了当大提花织物想要提高其保暖效果时,就需要相应增加织物的整体厚度,或选择保暖性更好的纱线进行编织,以此来降低了大提花织物的透气性。另一方面,现有的大提花织物普遍风格单一,仅在面料的正面显示出提花图案,而面料的手感等效果则基本一致,以此来降低了织物对用户的吸引度,使用户更加容易厌烦。因此,现有的大提花面料存在保暖效果差、效果单一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面异形色纺面料。它具有保暖效果好、效果丰富的特点。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双面异形色纺面料,包括双面面料,双面面料由经纱和纬纱相互编织而成,经纱由表经和里经按1:1的数量比排列而成,纬纱由表纬和里纬按2:1的数量比排列而成;所述经纱包括第一混纺纱、第二混纺纱、第三混纺纱和聚酯纤维纱,所述纬纱包括第一混纺纱、第二混纺纱和第四混纺纱,所述双面面料其中一面的基础组织为千鸟格组织,千鸟格组织表面设有提花组织,双面面料的另一面形成毛呢结构。

  6.前述的双面异形色纺面料中,所述第一混纺纱和第二混纺纱均为粘胶纤维和改性聚酯抗菌纤维混纺纱,第一混纺纱和第二混纺纱均为双股纱,第一混纺纱和第二混纺纱的支数为10~20tex。

  7.前述的双面异形色纺面料中,所述第三混纺纱和第四混纺纱均为羊毛纤维和改性聚酯抗菌纤维混纺纱,第三混纺纱和第四混纺纱均为单股纱,第三混纺纱和第四混纺纱的支数为60~95tex。

  8.前述的双面异形色纺面料中,所述聚酯纤维纱为改性聚酯抗菌dty纱,聚酯纤维纱的支数为10~15tex。

  9.前述的双面异形色纺面料中,以第一混纺纱标记为a,第二混纺纱标记为b,第三混

  纺纱标记为c,聚酯纤维纱标记为d,所述经纱以每494根为一个区域循环排列,每个区域内的经纱排列顺序为{(a,c)*2,b,c,b,d,(c,a)*2,(c,b)*2,(c,a)*2,d,(c,b)*2,c}*11,{(a,c)*3,a,d,(c,b)*4,(c,a)*2,d,(c,a)*2,(c,b)*4,d,(c,a)*4,(c,b)*2,d,(c,b)*2,c}*4。

  10.前述的双面异形色纺面料中,以第一混纺纱标记为a,第二混纺纱标记为b,第四混纺纱标记为e,所述纬纱以每546根为一个区域循环排列,每个区域内的纬纱排列顺序为(a,e,a,b,e,b)*55,(a,e,a,a,e,a,b,e,b,b,e,b)*18。

  12.(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双层面料的其中一面形成千鸟格变形提花组织,双层面料的另一面形成毛呢结构,使得本实用新型能够兼具提花和毛呢效果,进而有效提升本实用新型的显示效果和手感丰富度;同时毛呢结构还能够赋予面料毛绒柔软感,来提升了面料的保暖效果;

  13.(2)通过第一混纺纱、第二混纺纱、第三混纺纱、第四混纺纱和聚酯纤维纱中的改性聚酯抗菌纤维,还能利用该纤维中的微孔加快汗液的排除,使面料不闷热潮湿,同时具备抗菌性能,从而在保证面料保暖效果的同时提高面料的透气性和舒适性;

  14.(3)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第一混纺纱、第二混纺纱、第三混纺纱、第四混纺纱和聚酯纤维纱的线型限定,能利用单股纱触感柔软、双股纱抱合力强、以及dty纱手感蓬松且具有弹性的特性,使得本实用新型在按特定的排布顺序下兼具优异的柔软性、弹力和面料强度,进而提高面料的服用功能性和舒适性;

  15.(4)本实用新型还针对各纱线的特性逐步优化了经纱和纬纱的排布顺序,并纬二重提花织造工艺织造形成双面面料,还可提升面料背面的羊毛纤维和改性聚酯抗菌纤维的排布量,来提升面料的毛呢效果;

  2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限制的依据。

  25.实施例。双面异形色纺面料,构成如图1所示,包括双面面料,双面面料由经纱和纬纱相互编织而成,经纱由表经1和里经2按1:1的数量比排列而成,纬纱由表纬3和里纬4按2:1的数量比排列而成;所述经纱包括第一混纺纱、第二混纺纱、第三混纺纱和聚酯纤维纱,所述纬纱包括第一混纺纱、第二混纺纱和第四混纺纱,所述双面面料其中一面的基础组织为

  千鸟格组织,千鸟格组织表面设有全显提花组织,双面面料的另一面形成毛呢结构。

  26.所述第一混纺纱和第二混纺纱均为粘胶纤维和改性聚酯抗菌纤维混纺纱,第一混纺纱和第二混纺纱均为双股纱,第一混纺纱和第二混纺纱的支数为10~20tex。

  27.所述第三混纺纱和第四混纺纱均为羊毛纤维和改性聚酯抗菌纤维混纺纱,第三混纺纱和第四混纺纱均为单股纱,第三混纺纱和第四混纺纱的支数为60~95tex。

  28.所述聚酯纤维纱为改性聚酯抗菌dty纱,聚酯纤维纱的支数为10~15tex。

  29.以第一混纺纱标记为a,第二混纺纱标记为b,第三混纺纱标记为c,聚酯纤维纱标记为d,所述经纱以每494根为一个区域循环排列,每个区域内的经纱排列顺序为{(a,c)*2,b,c,b,d,(c,a)*2,(c,b)*2,(c,a)*2,d,(c,b)*2,c}*11,{(a,c)*3,a,d,(c,b)*4,(c,a)*2,d,(c,a)*2,(c,b)*4,d,(c,a)*4,(c,b)*2,d,(c,b)*2,c}*4。

  30.以第一混纺纱标记为a,第二混纺纱标记为b,第四混纺纱标记为e,所述纬纱以每546根为一个区域循环排列,每个区域内的纬纱排列顺序为(a,e,a,b,e,b)*55,(a,e,a,a,e,a,b,e,b,b,e,b)*18。

  31.所述第一混纺纱的颜色为深黑灰色,第二混纺纱的颜色为白色,第三混纺纱的颜色为棕色,聚酯纤维纱的颜色为黑色,第四混纺纱的颜色为深咖色。

  32.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在加工时,以第一混纺纱、第二混纺纱、第三混纺纱和聚酯纤维纱作为经纱,以第一混纺纱、第二混纺纱和第四混纺纱作为纬纱,按纬二重提花织造工艺对经纱和纬纱进行编织形成双面面料,双面面料的正面为提花花纹;然后对双面面料的背面进行拉绒处理,使面料的背面形成毛呢效果。

  33.通过采用改性聚酯抗菌纤维和羊毛纤维混纺而成的经纱和纬纱,可提升面料的柔软性;通过在面料背面的拉绒处理,使得面料背面能够形成柔软的绒毛,来提升面料的保暖效果和舒适度。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逐步优化了经纱和纬纱的排列结构,使得面料保暖性和透气性的配合效果达到最佳。

  如您需求助技术专家,请点此查看客服电线.文化遗产与衍生创新设计研究 2.文创产品设计及理论研究 3.地域文化与品牌设计研究 4.文化创意与旅游服务产品设计研究究